文章阅读
READ

ChinaNCDA生涯电子报第8期 - 应用专栏 - 生涯课堂的教学设计 - 生涯人物访谈课堂实践研究 (上)

2023-02-01
  • 好文分享
  • 生涯精选
  • ChinaNCDA生涯电子报
  • 应用专栏

应用专栏

生涯课堂的教学设计 - 生涯人物访谈课堂实践研究 ()

文章:曹原, 金蕾莅, 白羽

※ 编按:考虑文长限制,本文将分为上下两篇;本期电子报为上篇,包含总述与第一次课程内容;下期电子报将推出下篇,包含第二次课程内容与教学效果和理论反思,敬请关注!

※ 本文初刊于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21年第17期 P34~P39], 获原文作者与原刊杂志同意后刊出

 

一、生涯教学中的生涯人物访谈

生涯人物访谈,是通过与一定数量的职场人士(通常是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职业从业者)面谈而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资讯的一种职业探索活动。[1]在职业心理学研究领域,进行生涯人物访谈被视作一种积极的职业探索行为。如在经典的职业探索行为量表(Career Exploration Scale)中即有一道题为:“主动向我感兴趣的职业领域中的知情人了解情况”(Stumpf1983)。[2]

在访谈中提出好问题,是获得有效职业资讯的前提。目前,从中学到大学的生涯教育实践也常将生涯人物访谈作为一项必备的教学内容。而在现有的教学设计中,访谈提纲多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参考或指引。例如杨金霖等(2018)在研学项目中为学生事先拟定出生涯人物访谈的参考提纲,由学生据此进行修订;刘朝华(2015)、侯晓云(2020)等均指出,教师应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设计安排不同的访谈主题,如大一阶段侧重了解专业对应行业领域的发展前景,大三大四阶段则可侧重对具体组织和岗位、求职技巧等资讯的搜集等。


总的来说,生涯人物访谈所涉及的问题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1)岗位职责;(2)日常工作内容;(3)所需的专业、能力、素质;(4)职业发展前景;(5)晋升或转职路径;(6)工作强度;(7)薪资待遇;(8)招聘流程和注意事项。[5][6]

这种直接为学生提供参考提纲的方式,有助于为初次进行生涯人物访谈的学生划定访谈范围,更合理地设计问题(易晓敏,2019);[7]也能在较大程度上保证访谈成果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尽可能获取更充实的职业资讯。学生能够自主寻找访谈物件、完成访谈任务、形成报告并在课堂上讨论心得感悟,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收获。

但是,如果我们把“问什么、怎么问”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会怎么样呢?我们在清华生涯课上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一)第一次课: 团体共创访谈提纲

  1. 教学形式设计

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共同体的创造(communal creation),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我们首先把全班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请每位同学先写下想要了解的职业,想要采访到的业内人士,以及自己想访谈的问题。同时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人访谈,选择访谈物件的标准是什么?其次,小组成员间就上述内容进行交流。讨论重点包括两个:一是共同为所有访谈问题进行分类,为每类问题命名,并总结在一张大白纸上;二是总结访谈物件选择标准的异同。然后,由一位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就上述两点进行汇报。接下来,在组间汇报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仔细倾听、思考,并自由交流:这个问题问的好不好?如果我是访谈物件,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否有价值/有意愿回答/有能力回答?最后,有了提问的广度,教师引导大家再次回到访谈的目的,将零散的问题进行归纳与升华,小组成员亦再次对个人的访谈提纲进行完善。

 

  1. 课堂生成效果

第一,在属于“我自己”的生涯问题,课堂上同学们生成了如下这些问题:
 

访谈对象1:基层公务员

  • 您所在县在经济发展上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 公共服务部门的工作会不会有时不被理解?这会不会消磨掉自己的工作热情?
 

访谈对象2:大学教师

  • 科研究竟在做什么?
  • 科研对您来说,是一种享受吗?
  • 您在什么时候,遇到过什么挑战,才找到了自己想研究的学术问题呢?    
  • 教学的工作成就感怎么样?
  • 学生上课“摸鱼”,会对您的心态有影响吗?
 

访谈对象3:国企科研工作者

  • 产业发展方向和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您认为未来五年何种设备或材料会受到市场最多的青睐?
 

访谈对象4:程式师

  • 博士学历对就业的实际帮助大吗?
  • 从现在的工作强度看,您觉得自己会从事这一职位到多少岁?
 

访谈对象5:建筑设计师

  • 设计,到底是自己创新,还是给别人打工?
​​​​​​​

访谈对象6:化工工程师

  • 在企业里想获得晋升难不难?
  • 薪资待遇怎么样?住房问题能解决不?
​​​​​​​

访谈对象6:游戏策划师

  • 工作当中能保留多少自己的意愿?
  • 自己的想法可以不受工作太多的束缚吗?
​​​​​​​

访谈对象7:投行分析师

  • 投行分析师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什么样的?
  • 是否有很多人做投行工作一两年后就跳槽去其它类型的公司?
  • 分析师的真实生活是每天工作到凌晨3点吗?
  • 有没有时间休闲娱乐呢?
​​​​​​​

访谈对象8:篮球运动员经纪人

  • 怎么积累自己的声望,让更多的运动员都来委托自己做经纪人?
  • 您如何处理球队和球员之间的关系?
​​​​​​​

访谈对象9:律师

  • 怎么才能准确地做好法律上一些专业术语的中英翻译?
  • 我们中国怎么能够有自己的法学文化的进步?
  • 如果已经成为了一名获得了财富和声望的成功律师,接下来人生的价值可能会在哪里?
​​​​​​​

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对某个略有耳闻的职业非常好奇,想要从访谈中一探究竟,再决定是否走上这一生涯方向;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职业尝试,就想抓住机会向业内人士追问具体的发展路径,好补充自己目前的生涯规划;有的学生志存高远,希望自己未来的发展能与祖国、与社会产生更紧密的连接,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在更广阔的空间;有的学生已经看到并困惑著专业理想与职业现实之间的距离,想要听行家说说如何看待和应对的人生体会。


这些问题,有许多仍然可以纳入到访谈参考提纲的各个类别中。但是因其完全由学生基于自己的思考而写出,它们同时贴上了来自提问者自己的标签,让学生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意识到:这是和当下的我自己有关的探索,而不仅是一项印在作业上的简答题。

还有一些问题,已经超出了那些参考提纲的范畴,甚至显得与“职业生涯”不太相关,却透露出学生的思考之深:职业对于我而言,远不止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志业;是实现可能自我的一条途径,是我人生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或许学生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那么我们需要点破。

第二,选择“有故事”的被访者。在讨论中,学生们也展现出关于如何选取访谈对象的独到思考和想像。例如:“TA得是一个和我学历背景比较相似,和我的生涯规划相似的人。比如本科在同一所大学就读,之后去了海外继续深造,现在就在我向往的互联网企业工作。这样我觉得对我来说更有参考意义,我通过努力应该可以达到他的水准。”

学生想表达的是我要访谈的,不是某个职业“标竿”或“大佬”,而是一个我能够模仿的人。他能做得到,我也能做得到。这其实就是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所提到的“替代经验”(vicarious learning experience[8],这样的被访者所讲述的生涯故事,更能带给学生效能感和正向的结果预期,进而激发学生对相关职业方向的兴趣和动力。

又如:“TA是律师没错。但是TA最好也是在政府机关实习过,对行政法有兴趣的,最后又选择了知名律所的一位律师。因为我想问问TA:行政法与在公共部门工作是否有脱节?为什么TA会在公共部门和律所之间选择后者?”

这个想表达的是我要访谈的,也不仅是某位“业内人士”,更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想通过他的生涯故事来获取我所能感知的体悟,让心灵的触动来帮助我体会:他的生涯故事对我有哪些启发?我该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涯线索、建构出我自己的故事(My Career Theory)?

这则是生涯建构理论所提及的叙事同一性(identity)。今天,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会经历不同的环境和职业。在生涯建构论者看来,个体需要将自己的经验组织成一个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故事线索,才能更好地应对环境和职业转换的种种不确定性:“发展技能和才智固然重要,但是它们无法替代一种踏实的自我感”。[9]而这种自我感,是我们通过成为自己生活的所有者,建构并运用自己的生涯故事来获得的。

[ 未完待续 ]

 

 

作者:曹原, 金蕾莅, 白羽

 


​​​​​​​曹原
,清华大学社会学硕士,现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担任科研助理,是清华生涯课教学团队成员之一,也是国际生涯发展学会生涯发展咨询师(NCDA CDA)。欢迎一起探讨青年人生涯发展话题,您可以用以下方式与她联系:

E-mailcaoyuan_08@126.com

 

金蕾莅,博士,副教授,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访问学者。获清华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北京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特等奖、首届全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比赛特等奖;主讲课程《工作探索与大学准备》入选全国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慕课《职业探索与选择》获评国家级精品线上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和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

 

白羽,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专案研究员,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聘用团体咨询师。研究方向为人的终身发展,以及团体辅导在青年人的生涯发展、情绪管理等主题中的实践。

 

TOP